当代“杨露禅”-太极宗师: 刘武先生
刘武先生,号太极虬髯客,被太极界誉为陈家沟的“当代杨露禅”。
当代陈家沟太极拳四大金刚之首——王西安先生(也是马云先生的老师)专门评价其为“钟情太极,执着修炼,乐在其中。”
刘武先生,河北井陉县人,自幼习武,仰慕武林前贤,于1987年携囊赴陈家沟,师从国际太极大师王西安,成为陈家沟太极拳第二十代传人,王西安先生嫡传弟子。老师苦行励志三十余载,年均练拳几千次,寒暑不辍,精通拳术,推手,气功,器械,散手。主要功法有:太极禅八式,太极十三式,综合功夫架四十二式,国标散手架五十六式,反架老架炮捶,老架一路二路,新架一路二路,各类器械,太极气功九桩等… 刘武老师学有所成、练有所就,立志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弘扬与传播,以多年练功心得,往来于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江苏,广东等地授拳。
2002年南下深圳,创办鹏城拳社,以深圳为基地,面向粤、港、澳、台,推广正宗陈家沟太极拳。
传拳授徒二十多年间,培养各行各业人才济济,在比赛场上成绩斐然。刘武老师毕生将弘扬太极文化为己任,倾力打造太极人才为终生事业。2017年,刘武老师成立刘武太极学院,为弘扬太极功夫更上一层楼。
宗师的故事——武道之路
刘武:当代“杨露禅”
当王西安大师对笔者讲述刘武老师的故事时,能从他的语调里感受到他对这位徒弟与众不同的情感。刘武在陈家沟习武练拳10多年的光阴,一直追随在大师的身边,与大师一家人朝夕相处,练拳寒暑不辍,所谓拳练万遍其理自现,而刘武老师多年来练拳体征不下十余万遍,精功之深为后人楷模。
刘武曾感叹:“咱跟随老师10余年,朝夕相处,是师徒、如父子、如朋友。”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刘武的情感里,大师如父亲一般。20多年前,当王西安大师劝勉刘武离开陈家沟外出闯荡之时,刘武竟然抱着大师的腿痛哭不已,依依不舍。大概,除了自己的儿子和陈家沟一些土生土长的徒弟外,刘武是王西安大师最亲近的人之一。
200多年前,杨露禅18年中三下陈家沟,深得陈式太极拳精髓。率性的刘武自比杨露禅,也以杨露禅对武道的执着为榜样,在陈家沟一学就是十多年的光景。而且他和杨露禅皆为河北人,都因对习练太极拳的执着追求而来到河南。杨露禅已经名垂千古,刘武自觉还只是中国太极拳教练中的一个,所以毕生精力都在以身证道,勤学钻研,以传播太极为己任,豪情壮志众人皆知。
现在,身为王西安拳法研究会副会长的刘武离开陈家沟外出闯荡已经二十余年了。陈家沟的峥嵘岁月,是他人生中最为难忘的一段。每年,在王西安大师生日那天,他皆前往陈家沟为大师祝寿。在他的内心,他既是大师的徒弟,亦是大师的儿子。陈家沟是他的第二故乡,因为,他在那里度过了10多年的青春岁月,留下了他的青春印记。
陈家沟学拳
在陈家沟武术学校学习的日子里,一次,刘武和陈家沟村的老人闲聊。他们皆提起王西安,说他在陈家沟功夫超群,首屈一指,他的大儿子王占海18岁就在全国大赛上荣获推手冠军。这时,走过来一个20岁左右的青年,老人提示这就是王占海。刘武顿生仰慕,欲与其结交。他走过去和王占海攀谈。大概他们前世有缘,一见如故,言语投机,心灵契合。熟悉之后,刘武对王占海袒露心声:“大哥,我能不能跟您学?”王占海说:“我先教你一招懒扎衣。”说完,一搭手,一个捋加采,把刘武摔得眼冒金星,胳膊也擦伤了。刘武切身领教了王占海的功力,决定随其学拳。
刘武搬进王占海的家门,每日跟随王占海习拳。过了数日,王西安大师从县城回陈家沟探家,刘武经师母陈新意、师兄王占海介绍正式拜见了大师。大师在厢房中展示了陈家沟原汁原味的太极拳,柔似行云流水,刚如电闪雷鸣。刘武惊呆了,他感觉这才是自己梦寐以求的太极拳,从此坚定了求艺之心,要像杨露禅一样,把真正的太极神功学到手。第二天老师因工作忙回了县城。他就在大师家中,继续随师兄占海练拳,他们的感情与日俱增,便结为异性兄弟。后来的一段时光,刘武往返于河南、河北,必先到新乡看望在那里教拳的王占海,然后回陈家沟,或回河北老家。
过了数月,王占海受邀前去温州教拳。师母将刘武安排到温县体委,追随大师学拳练功。刘武追随大师10余年,受大师的言传身教,掌握了陈式太极拳所有的项目。刘武曾获珠海“隆威”国际太极拳交流大会一等奖,三次获得深圳市武术节特等奖和一等奖。
主要课题或著作
-
太极功夫的本质
太极拳作为中国古老的太极智慧表现,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据不完全统计世界喜爱学习太极拳的人多达5亿人,各国名人政要对齐趋之若鹜者不胜梅数,太极拳到底为何具备这样的魅力?
넶21 2022-01-04
上善智库名录检索
不进少林寺,且入陈家沟
偶然一次,刘武在朋友那里借到了一本沈家桢和顾留馨编著的《陈式太极拳》,他如获至宝。那时,他对太极拳知之不多,但他想探个究竟。这本书图文并茂,刘武根据图示,模仿动作。这样闭门造车半年之后,他演练完毕。刘武进入太极之门,可谓无师自通。通过比较,刘武发现,陈式太极拳与表叔所教授的少林拳,以及与朋友交流的形意拳、八卦掌、六合拳截然不同。刘武似乎难以从陈式太极拳的玄奥之中解脱出来,他渴望能进入太极拳的世界,悟出真理。
转眼进入20世纪80年代,在电影《少林寺》和电视连续剧《霍元甲》的影响之下,中华大地一时掀起了习武之风。那时,热血青年纷纷前往嵩山和武当山,拜师学艺,希望在武林之中闯出名堂。流风之下,刘武也未免俗。但是,他没有去嵩山少林寺,也没有去武当山,他直奔陈家沟而去。因为几年来,他一直渴望进入陈式太极拳的玄妙世界。他受《武林》杂志上刊登的陈家沟武术学校的招生广告的影响,产生了前去习武的念头。
1987年初春的一个晚上,在十几位拳友同学的欢送下,刘武从井陉南张村头车站,踏上前往河南方向的火车。第二天在新乡火车站下车,转乘到温县的大巴。中午时分,在陈家沟村口下车后,他扛着铺盖行李,走进名扬海内外的太极拳圣地陈家沟。
儿时希望成为武林高手
刘武1964年出生在河北省井陉县。他的故乡在太行山脉之丘陵地带,自古以来,民风尚武。在幼年时,刘武身体羸弱,弱不禁风,因此常被大龄同伴欺凌。每逢被辱,刘武无力反抗,既不敢怒,亦不敢言。但是,在他的心里,萌生了一个梦,希望自己能成为武林高手,既可以保护自己,又可以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在进入学校之后,刘武经常阅读一些课外读物,诸如《水浒传》、《三国演义》、《七侠五义》、《三侠剑》之类的书籍。这些书籍让这位少年的心中滋生了行侠仗义的正义之念,习武之念也油然而生。他心想,一旦他练成武术,他就可以打败那些欺负他的人了。
刘武与表叔尹龚清两家相距不远。尹龚清出自少林世家,他的祖上数代功夫卓绝,威震当地。刘武在放学之余和节假日,喜欢在尹龚清家逗留,观其习武。表叔喜欢这个表侄,遂尽其所出,教授于他。表叔是一个刻板之人,他对刘武的要求颇严,近乎苛刻。刘武练习“四平马”“寒鸡步”等动作,一个多钟头不得动弹,即使在大冬天,也是大汗淋漓。表叔的父亲,也就是刘武的老姑父,兴趣盎然之时,也会亲自教授几招,或者点拨一下。
在习武的同时,刘武喜欢阅读武术刊物,譬如《武术健身》、《中华武术》、《武林》、《武魂》、《少林与太极》、《柔道与摔跤》等,从中汲取营养,为己所用。这些杂志对他认识中国武术的门派和拳种,以及武术源远流长的历史,起到了重要作用。
大师的厚爱
和大师在一起的日子,刘武感受到大师的武功之深,也感受到了他为人之魅力。在习拳之外,大师还和刘武打麻将、喝酒。经过长期学习,刘武由一个懵懂的乡下青年脱胎换骨成身怀各种技能的高手。大师说,练拳需要悟性,打麻将可以开拓思路,平衡得失之心,赢之不喜,输之不急,做到平心静气。喝酒可以调和血气、舒筋通络、增加胆量,可广交朋友。时光静静流淌,师徒之情,愈渐深厚。
2000年元旦,大师开创的陈家沟武术院举行开业典礼。典礼完毕,大师语重心长对刘武说:“刘武,你跟我的时间不短了,功夫也不错,出去闯荡发展吧!”刘武一时千头万绪,内心波涛翻滚。他觉得自己追随大师10余年,是师徒、如父子,一生从未崇拜过任何人,唯对老师的为人、功夫、气度佩服得五体投地。当大师叫他出师自闯天下时,顿生依依不舍之情。他抱着大师的腿大哭:“老师,我哪儿也不去,要跟您一辈子。”大师抚着他的头说:“傻孩子,你总要成家立业的,想我了还可以回来嘛。”
2001年正月,徐州需要太极教练,在大师应召之下,刘武赶至温县武术馆。当时,大师正在教授一批来自法国的学员。见面之后,大师没有吭气,继续教拳。刘武自知大师必有深意,沉默不语跟着大师学拳,观其教拳的方式方法。这样过了数月,刘武的一位师弟沉不住气,对大师说:“您不是要派刘武师兄到江苏徐州吗?怎么也不叫他走?”大师这才笑道:“我不但培养他练好太极拳,还要教他怎么教拳。因为很多拳师功夫不错,但不会教拳。教学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方式方法要变通,练拳也要活学活用,不能死练拳,练死拳。”法国学生归国后,大师派遣刘武前去徐州,临行前,他说:“出门在外自己小心,教拳时要循循善诱,多一点耐心,把太极拳发扬光大,不要坠了我的名声。”刘武给大师磕了三个响头,依依惜别,踏上去江苏徐州的路。
1987年至今30余载,苦尽甘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新时代的“杨露禅”出现了。
徐州传拳
刘武受大师王西安之命来到徐州授拳,第一站就受到了热情的迎接和款待。徐州自古至今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好武成风。细算起来,刘武是第三位受委托到徐州传拳的人。第一位是王玉安,第二位是程进才,他后来旅居美国,在美国开了多家武馆。
刘武初到徐州传拳,受到了很多学生的热情接待。不少人慕名而来,每天教完拳,都会有各界的朋友或拳友来走访。
这一天,有几位学生邀请了一些人与刘武把酒言欢。席间,大家尽兴交流,相互引荐介绍。其中一位姓王的武师被引荐人着重介绍了下,他练过八卦与八极拳,功夫造诣很深厚,同时,他也练孙式太极拳。酒过三巡,借着酒兴,这位王武师下场为大家演练了起来,只见他闪展腾挪如灵猿摘桃,凭空发力出拳,乒乒乓乓咚咚地作响,威力震撼人心。刘武心中也在想,这功夫真是了得,这样一拳打在身上,就算是头牛只怕也只剩半条命了。这一番功夫演示,获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演示后,大家继续把酒言欢。这时,王武师坐到刘武身边问:“刘老师,要不要咱来切磋下?”刘武心想,我这初到他乡,人生地不熟,打赢了未必妥当,伤了得给人赔医药费,万一打输了又哪里还有脸面在此立足教拳呢,于是,刘武摆手拒绝了他。王武师不甘心,又拉着旁边刘武的学生问,“要不……咱两切磋下?”。刘武一看他这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正是酒兴起处,豪气上来也不做多想了,拍了拍王武师,“好了,来吧,我陪你切磋几下。”众人见了,纷纷叫好,立马来了精神围坐观摩。
两人来到场中,刘武拱手问道“咱两切磋是散打还是太极?是散手还是推手?”
王武师说:“大家都是练了太极的,就以太极搭搭手吧。”
刘武点头答应,议定切磋方式,两人相对而立,简单一个回礼,就摆开了架势。初次交手两人都相对很谨慎,慢慢调整了下就开始搭手比试。刚一搭上手,刘武就感受到对方的力量汹涌而来,随即自然反应使出一个懒扎衣,对方站立不住,一个跟头,头朝下翻到在地上。
王武师连忙爬起来,连连摆手说“我还没准备好呢”。
在场看热闹的有的眼神还没调整好,刘武就已经让对方翻了个底朝天,惊讶的氛围让场内更加安静了许多。大家都在仔细琢磨着怎么回事,刘武对王武师说:“没准备好?那再来吧?”
于是,两人又开始搭手比试,刚一搭上手,对方又是一个底朝天摔了出去。这下刘武心里可乐了,原来自己这么厉害?一开始的忐忑之心变得轻松而有些兴奋,看到对方还不甘心,就示意王武师继续搭手比试。
王武师接连被摔了两个筋斗,一时面热,既不服气又不甘心,想要拼力挣回些面子,撸了撸袖子,憋着劲思考着无论如何得挣口气回来。眼睛紧盯着刘武,如老虎搏兔,小心翼翼又时刻想给刘武来个最猛烈的回击,在自觉做好充分的准备后,突然发起了攻击,一拳直捣过来,双方接手相交之际,刘武就听到了对方的劲路,顺势一接一送,对方瞬间摔出十几步,跌出四五米远摔倒在墙根才停下来,这下摔的不轻,倒在地上半天没起来。有人连忙去扶他起身,缓缓着走过来。刘武问:“要不要再来试下?”王武师连忙摆手,“不试了不试了”,拱了拱手,竖起大拇指,感叹刘武师傅功夫了得。大家怕相互觉得面子不好看,就说,今天这事哪来哪了,谁也不许往外说。江湖中人,毕竟大家都很豪放豁达,哈哈着打着圆场,又坐下来相互敬酒吃菜。
哪知第二天,就有消息说来自陈家沟的刘武老师把徐州最厉害的太极高手给放倒了,徐州的练武圈都传遍了,因此又陆续多了很多慕名而来的学生。后来了解才知道,王武师在徐州当地还是很有名望的,他本人极为酷爱武术,逢人就喜欢与人搭手比试,罕逢敌手。因为此事,众多学生从心底里更加尊敬信服刘武老师,很多学生都引荐更多人来求刘武老师指点太极拳。正是行走江湖,不是猛龙不过江,试过方显真功夫!刘武老师的传播授拳之路,正式拉开了江湖的新篇章!
传武南下珠三角
在徐州教拳两年后的一天,大师王西安给刘武打来电话,说广东地区有很多学生一直邀请派人过去教拳,已经拖了很久,不日王西安也将南下先到佛山,让刘武最好也能赶过去。虽然徐州的学生极为不舍,但恩师授命不好不从,大家只好洒泪而别,刘武和大家约好过几年再回徐州看望大家。安排好徐州事物,刘武背上行囊就开始了南下珠三角的传拳之旅,哪知这一次南下传拳,一晃就是二十载光阴。
直至今日,刘武在珠三角地区,包括香港等地默默耕耘,桃李满天下,弟子遍布海内外。众多弟子涉及各行各业的太极拳爱好者,弟子们也多次在国家省市级比赛中拿到无数的奖牌。刘武也受邀在各类太极拳比赛中担任特聘裁判,也受邀成为众多企业家的太极拳导师和教练。但不论获得了多少殊荣,刘武始终坚持着风雨无阻的坚持练拳授拳,始终秉持拳练万遍其理自现的宗旨,传拳的同时自己依然勤练不辍,太极功夫之深之纯无出其右,其心意志坚堪为当代武界楷模。虽然不辞辛苦为太极拳的发扬和传播做出了很多贡献,但刘武从不以大师自居,只是戏称自己是金牌大师傅,离大师还差的远。但他的太极拳造诣和持之以恒的武者精神,早已深入大家心中,他就是真正的金牌太极教练!现如今,刘武老师依然在太极拳的传习与发扬上默默耕耘,他常说,太极拳是华夏民族的瑰宝,传习是讲求缘分和资质的,没有智慧的开悟和坚韧的精神很难得到真正的传承,他会终身与太极相伴,将太极的精粹传承给更多的有缘之人,让华夏瑰宝发扬广大。
企业工具-科技赋能
品牌力-解决方案
关注我们
合作伙伴-共赢机制
智慧热点-最新活动
大舍智库
服务中心
品牌推广-媒体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