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课题或著作

  • 太极功夫的本质

    太极拳作为中国古老的太极智慧表现,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据不完全统计世界喜爱学习太极拳的人多达5亿人,各国名人政要对齐趋之若鹜者不胜梅数,太极拳到底为何具备这样的魅力?

    21 2022-01-04

不进少林寺,且入陈家沟

偶然一次,刘武在朋友那里借到了一本沈家桢和顾留馨编著的《陈式太极拳》,他如获至宝。那时,他对太极拳知之不多,但他想探个究竟。这本书图文并茂,刘武根据图示,模仿动作。这样闭门造车半年之后,他演练完毕。刘武进入太极之门,可谓无师自通。通过比较,刘武发现,陈式太极拳与表叔所教授的少林拳,以及与朋友交流的形意拳、八卦掌、六合拳截然不同。刘武似乎难以从陈式太极拳的玄奥之中解脱出来,他渴望能进入太极拳的世界,悟出真理。

转眼进入20世纪80年代,在电影《少林寺》和电视连续剧《霍元甲》的影响之下,中华大地一时掀起了习武之风。那时,热血青年纷纷前往嵩山和武当山,拜师学艺,希望在武林之中闯出名堂。流风之下,刘武也未免俗。但是,他没有去嵩山少林寺,也没有去武当山,他直奔陈家沟而去。因为几年来,他一直渴望进入陈式太极拳的玄妙世界。他受《武林》杂志上刊登的陈家沟武术学校的招生广告的影响,产生了前去习武的念头。

1987年初春的一个晚上,在十几位拳友同学的欢送下,刘武从井陉南张村头车站,踏上前往河南方向的火车。第二天在新乡火车站下车,转乘到温县的大巴。中午时分,在陈家沟村口下车后,他扛着铺盖行李,走进名扬海内外的太极拳圣地陈家沟。

儿时希望成为武林高手

刘武1964年出生在河北省井陉县。他的故乡在太行山脉之丘陵地带,自古以来,民风尚武。在幼年时,刘武身体羸弱,弱不禁风,因此常被大龄同伴欺凌。每逢被辱,刘武无力反抗,既不敢怒,亦不敢言。但是,在他的心里,萌生了一个梦,希望自己能成为武林高手,既可以保护自己,又可以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在进入学校之后,刘武经常阅读一些课外读物,诸如《水浒传》、《三国演义》、《七侠五义》、《三侠剑》之类的书籍。这些书籍让这位少年的心中滋生了行侠仗义的正义之念,习武之念也油然而生。他心想,一旦他练成武术,他就可以打败那些欺负他的人了。

刘武与表叔尹龚清两家相距不远。尹龚清出自少林世家,他的祖上数代功夫卓绝,威震当地。刘武在放学之余和节假日,喜欢在尹龚清家逗留,观其习武。表叔喜欢这个表侄,遂尽其所出,教授于他。表叔是一个刻板之人,他对刘武的要求颇严,近乎苛刻。刘武练习“四平马”“寒鸡步”等动作,一个多钟头不得动弹,即使在大冬天,也是大汗淋漓。表叔的父亲,也就是刘武的老姑父,兴趣盎然之时,也会亲自教授几招,或者点拨一下。

在习武的同时,刘武喜欢阅读武术刊物,譬如《武术健身》、《中华武术》、《武林》、《武魂》、《少林与太极》、《柔道与摔跤》等,从中汲取营养,为己所用。这些杂志对他认识中国武术的门派和拳种,以及武术源远流长的历史,起到了重要作用。

大师的厚爱

和大师在一起的日子,刘武感受到大师的武功之深,也感受到了他为人之魅力。在习拳之外,大师还和刘武打麻将、喝酒。经过长期学习,刘武由一个懵懂的乡下青年脱胎换骨成身怀各种技能的高手。大师说,练拳需要悟性,打麻将可以开拓思路,平衡得失之心,赢之不喜,输之不急,做到平心静气。喝酒可以调和血气、舒筋通络、增加胆量,可广交朋友。时光静静流淌,师徒之情,愈渐深厚。

2000年元旦,大师开创的陈家沟武术院举行开业典礼。典礼完毕,大师语重心长对刘武说:“刘武,你跟我的时间不短了,功夫也不错,出去闯荡发展吧!”刘武一时千头万绪,内心波涛翻滚。他觉得自己追随大师10余年,是师徒、如父子,一生从未崇拜过任何人,唯对老师的为人、功夫、气度佩服得五体投地。当大师叫他出师自闯天下时,顿生依依不舍之情。他抱着大师的腿大哭:“老师,我哪儿也不去,要跟您一辈子。”大师抚着他的头说:“傻孩子,你总要成家立业的,想我了还可以回来嘛。”

2001年正月,徐州需要太极教练,在大师应召之下,刘武赶至温县武术馆。当时,大师正在教授一批来自法国的学员。见面之后,大师没有吭气,继续教拳。刘武自知大师必有深意,沉默不语跟着大师学拳,观其教拳的方式方法。这样过了数月,刘武的一位师弟沉不住气,对大师说:“您不是要派刘武师兄到江苏徐州吗?怎么也不叫他走?”大师这才笑道:“我不但培养他练好太极拳,还要教他怎么教拳。因为很多拳师功夫不错,但不会教拳。教学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方式方法要变通,练拳也要活学活用,不能死练拳,练死拳。”法国学生归国后,大师派遣刘武前去徐州,临行前,他说:“出门在外自己小心,教拳时要循循善诱,多一点耐心,把太极拳发扬光大,不要坠了我的名声。”刘武给大师磕了三个响头,依依惜别,踏上去江苏徐州的路。

1987年至今30余载,苦尽甘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新时代的“杨露禅”出现了。

徐州传拳

刘武受大师王西安之命来到徐州授拳,第一站就受到了热情的迎接和款待。徐州自古至今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好武成风。细算起来,刘武是第三位受委托到徐州传拳的人。第一位是王玉安,第二位是程进才,他后来旅居美国,在美国开了多家武馆。
刘武初到徐州传拳,受到了很多学生的热情接待。不少人慕名而来,每天教完拳,都会有各界的朋友或拳友来走访。
这一天,有几位学生邀请了一些人与刘武把酒言欢。席间,大家尽兴交流,相互引荐介绍。其中一位姓王的武师被引荐人着重介绍了下,他练过八卦与八极拳,功夫造诣很深厚,同时,他也练孙式太极拳。酒过三巡,借着酒兴,这位王武师下场为大家演练了起来,只见他闪展腾挪如灵猿摘桃,凭空发力出拳,乒乒乓乓咚咚地作响,威力震撼人心。刘武心中也在想,这功夫真是了得,这样一拳打在身上,就算是头牛只怕也只剩半条命了。这一番功夫演示,获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演示后,大家继续把酒言欢。这时,王武师坐到刘武身边问:“刘老师,要不要咱来切磋下?”刘武心想,我这初到他乡,人生地不熟,打赢了未必妥当,伤了得给人赔医药费,万一打输了又哪里还有脸面在此立足教拳呢,于是,刘武摆手拒绝了他。王武师不甘心,又拉着旁边刘武的学生问,“要不……咱两切磋下?”。刘武一看他这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正是酒兴起处,豪气上来也不做多想了,拍了拍王武师,“好了,来吧,我陪你切磋几下。”众人见了,纷纷叫好,立马来了精神围坐观摩。
两人来到场中,刘武拱手问道“咱两切磋是散打还是太极?是散手还是推手?”
王武师说:“大家都是练了太极的,就以太极搭搭手吧。”
刘武点头答应,议定切磋方式,两人相对而立,简单一个回礼,就摆开了架势。初次交手两人都相对很谨慎,慢慢调整了下就开始搭手比试。刚一搭上手,刘武就感受到对方的力量汹涌而来,随即自然反应使出一个懒扎衣,对方站立不住,一个跟头,头朝下翻到在地上。
王武师连忙爬起来,连连摆手说“我还没准备好呢”。
在场看热闹的有的眼神还没调整好,刘武就已经让对方翻了个底朝天,惊讶的氛围让场内更加安静了许多。大家都在仔细琢磨着怎么回事,刘武对王武师说:“没准备好?那再来吧?”
于是,两人又开始搭手比试,刚一搭上手,对方又是一个底朝天摔了出去。这下刘武心里可乐了,原来自己这么厉害?一开始的忐忑之心变得轻松而有些兴奋,看到对方还不甘心,就示意王武师继续搭手比试。
王武师接连被摔了两个筋斗,一时面热,既不服气又不甘心,想要拼力挣回些面子,撸了撸袖子,憋着劲思考着无论如何得挣口气回来。眼睛紧盯着刘武,如老虎搏兔,小心翼翼又时刻想给刘武来个最猛烈的回击,在自觉做好充分的准备后,突然发起了攻击,一拳直捣过来,双方接手相交之际,刘武就听到了对方的劲路,顺势一接一送,对方瞬间摔出十几步,跌出四五米远摔倒在墙根才停下来,这下摔的不轻,倒在地上半天没起来。有人连忙去扶他起身,缓缓着走过来。刘武问:“要不要再来试下?”王武师连忙摆手,“不试了不试了”,拱了拱手,竖起大拇指,感叹刘武师傅功夫了得。大家怕相互觉得面子不好看,就说,今天这事哪来哪了,谁也不许往外说。江湖中人,毕竟大家都很豪放豁达,哈哈着打着圆场,又坐下来相互敬酒吃菜。
哪知第二天,就有消息说来自陈家沟的刘武老师把徐州最厉害的太极高手给放倒了,徐州的练武圈都传遍了,因此又陆续多了很多慕名而来的学生。后来了解才知道,王武师在徐州当地还是很有名望的,他本人极为酷爱武术,逢人就喜欢与人搭手比试,罕逢敌手。因为此事,众多学生从心底里更加尊敬信服刘武老师,很多学生都引荐更多人来求刘武老师指点太极拳。正是行走江湖,不是猛龙不过江,试过方显真功夫!刘武老师的传播授拳之路,正式拉开了江湖的新篇章!

传武南下珠三角

在徐州教拳两年后的一天,大师王西安给刘武打来电话,说广东地区有很多学生一直邀请派人过去教拳,已经拖了很久,不日王西安也将南下先到佛山,让刘武最好也能赶过去。虽然徐州的学生极为不舍,但恩师授命不好不从,大家只好洒泪而别,刘武和大家约好过几年再回徐州看望大家。安排好徐州事物,刘武背上行囊就开始了南下珠三角的传拳之旅,哪知这一次南下传拳,一晃就是二十载光阴。
直至今日,刘武在珠三角地区,包括香港等地默默耕耘,桃李满天下,弟子遍布海内外。众多弟子涉及各行各业的太极拳爱好者,弟子们也多次在国家省市级比赛中拿到无数的奖牌。刘武也受邀在各类太极拳比赛中担任特聘裁判,也受邀成为众多企业家的太极拳导师和教练。但不论获得了多少殊荣,刘武始终坚持着风雨无阻的坚持练拳授拳,始终秉持拳练万遍其理自现的宗旨,传拳的同时自己依然勤练不辍,太极功夫之深之纯无出其右,其心意志坚堪为当代武界楷模。虽然不辞辛苦为太极拳的发扬和传播做出了很多贡献,但刘武从不以大师自居,只是戏称自己是金牌大师傅,离大师还差的远。但他的太极拳造诣和持之以恒的武者精神,早已深入大家心中,他就是真正的金牌太极教练!现如今,刘武老师依然在太极拳的传习与发扬上默默耕耘,他常说,太极拳是华夏民族的瑰宝,传习是讲求缘分和资质的,没有智慧的开悟和坚韧的精神很难得到真正的传承,他会终身与太极相伴,将太极的精粹传承给更多的有缘之人,让华夏瑰宝发扬广大。